环团忧明日大屿烂尾收场。
公私合作出事规划重叠走样
明日大屿计划惹起社会极大争议。有团体昨发表报告,发现全球面积达1,000公顷或以上的填海工程,烂尾率高近80%。团体比较全球各大型填海工程,包括南韩松岛及印尼雅加达的NCICD填海项目等,发现最主要令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公私营合作模式及规划重叠,担心明日大屿同样出现规划走样、财务、生态破坏祸延填海以外范围等问题。团体促政府应优先规划善用北部都会区的闲置棕地,增加房屋供应。
绿色和平联同本土研究社发布《问题岛途:从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屿计划的危机》研究报告,筛选出52个过去30多年,其用途、规模均与明日大屿有可比性的人工岛或近岸填海项目。其中13个项目填海面积达1,000公顷或以上,至少10个项目出现空置、停滞、被腰斩等问题,烂尾率达77%,仅得一个项目可完成工程。本土研究社成员黄肇鸿称,众多烂尾填海项目并非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,而是在多个国家均有出现问题,例如内地、南韩、马来西亚及荷兰等,可见烂尾问题普遍。
政府独力难支愿景终泡汤
黄续分析,较多地方会采用公私合营的发展模式,即明日大屿会采用的公私合营融资模式,失败率最高,完成度出现问题率达60%。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陈可淳则举例,印尼的NCICD填海项目最后规划走样,令公营土地大幅缩水,原因之一是兴建期间超支严重,政府需拨更多土地予私人发展商。黄肇鸿认为,很多政府无法独力支撑大型填海项目的资金需要,惟公私合营令发展商有弹性要求减少公营土地,易令愿景走样。
南韩松岛填海项目的工程规模及规划等与香港明日大屿最相似,例如南韩政府意图将松岛发展成核心商业区,及利用公私合营发展模式。不过,由于该岛发展商业区的城市规划有多地重叠,由外资公司承担98.4%开支的公私合营模式亦宣告失败,最终要由公帑「埋单」。黄指启德核心商业区计划已呈烂尾现象,质疑「今日启德会否变成明日大屿。」
环团轰谘询鬼祟欠公信力
团体形容明日大屿是「了无胜算的赌局」,怒斥政府鬼祟展开「三无谘询」,即「无公布、无主动谘询公众、无公信力」的谘询,即使对比政府多次提出的外国经验,仍有许多质疑及问题未有解答,例如将环评斩件、人工岛的人口需求等。对于环境谘询委员会早前讨论明日大屿计划,陈可淳认为,会上大多委员已有前设支持计划,「咩都未问清楚就支持」,对环谘会守护环评的角色抱有怀疑。
转载说明:本文转载自USDT交易平台。